表格处理程序
统计年鉴排版软件
下载地址

表格处理程序
统计年鉴排版软件
在线教程

 经济广角


中印资本市场比较:印度遥遥领先


    差距篇

    落差巨大 金融领域中国大幅度落后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的郭励弘部长到印度就资本市场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研,并与印度国立英甘地经济研究所的学者深入交流。郭部长回来后,就肯定地说:“彻底搞清楚了,像这样单一层次的股票市场结构,就只在中国存在。”笔者文章中以下主要数据部分都引述于郭励弘部长的考察报告。

    第一回合:银行系统大比拼 印度先得一分

    比较分析中印两国的银行系统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印度银行则相对健全,具有较佳的国际信誉;印度金融的体制基础较完善、市场秩序较好、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和印度相比,中国银行体制仍有不少问题,还有很多地方亟须改革。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印度都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自印度独立以后,印度也曾长期奉行计划经济的原则,但是印度的金融体系还是延续了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它的银行体系有130年历史,股票市场也有百年以上历史。

    印度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都是真正的合作制。开发银行大部分是政府办的,只有一家是私营。非银行金融机构4.7万家,多为私营。

    商业银行全国合计的坏账比率为10.8%。坏账标准按国际标准逾期3个月即为坏账,逾期18个月就销账。资本充足率要求比巴塞尔协议高一个百分点,即9%。

    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向,35%是给政府和政府公司,65%是给私人和私营企业。

    银行资产与GDP的比率为70%,而且比率正在下降,已经不如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

    与印度相比,中国的银行体系目前仍是国有性质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多家商业银行还正在努力达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从国内银行贷款方向上看,大约70%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只有30%是面向私人和私营企业。

    由于主要贷款方向是国有企业,所以,一旦国企出现整体经营效益不佳,则有可能导致全国银行业的坏账问题大幅提升。而不良资产的处置能否成功也将成为中国金融业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甚至能影响到国家经济大命脉。为此,温家宝总理在前不久结束的“两会”答记者问中,特别把“金融改革”比喻为“一场不能输的实践”,足见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回合:股票市场大比拼——印度再度胜出

    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印两国股票市场体系之间的差距:无论从股票市场的数量、结构层次、运行机制,以及从上市企业的数量等等角度来分析,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中国股票市场体系、制度、结构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印度。 残酷与冰冷的数据(见表一)显示,我国在金融领域的银行系统和股票市场体系都远远落后于印度。而且这种金融领域的大面积落后,是在我国其他领域大面积领先于印度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样巨大的反差,应该引起所有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人士警惕。

    对策篇

    实现全流通加快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

    自从1999年笔者初探“股权分置”问题以来,对于中国股市的微观结构问题与宏观结构问题的理论思考与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理论思考后,直到2003年7月才整体地完成了对中国证券市场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见《中国股市全景分析与未来展望》一文),中国股市的微观结构缺陷与宏观结构缺陷的问题与原因都被找到了。

    微观结构缺陷:“股权分置”新股发行机制导致的“不同股不同价”;

    宏观结构缺陷:股票市场设立路径错误与“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层次缺失。

    通过中印两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数据分析资料,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发展史的联合佐证,更进一步证明了笔者论断的正确性。2003年10月的《十六大文件》与2004年2月的《国务院九条》已经明确了“积极稳妥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的发展方针。

    所以尽快解决“股权分置”实行全流通改革,尽快建立完善的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在金融领域制度建设中,我们应该奋起追赶的不是英美、日本,而是印度!

    反思篇

    制度落伍金融体系滞后已成中国企业发展绊脚石

    中印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巨大差距已经非常明显地影响到了两国的现实经济发展和未来发展潜力,也引起了许多国际研究机构的关注。

    高盛在去年年底发表的《迈向2050年》报告中预测,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可在2010年左右超越中国,在未来50年里,它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印度经济的长期乐观前景也正在改变人们对中印对比的评价,过去舆论完全一面倒地认为中国模式优于印度模式的情况已不复存在。甚至许多学者更看好印度未来的发展,因为印度的经济制度与市场结构更能保证长期的发展潜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商学院的两位教授在2003年七八月号的《外交政策》上发表文章——《印度能否超过中国?》。他们在文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中国的快速增长主要由外国直接投资FDI推动,而未来的发展最终还取决于本国资源的调动。由于印度私营企业发展较快,而且注重自身内部的有机增长,使印度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比中国由FDI推动的增长方式更能带来持续发展。因此从长远看它比中国更具潜力。

    完善的资本市场造就完善的现代企业

    印度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的优势已经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初步体现出来了。印度股市上市企业的经营水平普遍高于中国企业。根据2000年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亚洲证券公司对25个新兴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印度企业的管理水平名列第6位,中国则为19位。《远东经济评论》2003年初对亚洲2500多位经理的调查显示,中国只有两家国营公司在企业家才方面达到印度前10位的水平。

    根据里昂证券的评价,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印度也要强于中国。印度上市公司治理总得分为6.6分,中国上市公司为4.3分。

    印度股票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的最大分别是:印度在过去数年中,很主动地稳固市场架构、优化市场制度以及强化上市公司治理。他们并不是因为中央政策促使而被动地改革,而是采用市场机制的调节。而中国股市在过去的多年中则更多的是由中央政策进行行政调节,而非市场调节,其结果必然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国际上并不懂中国的股权分置问题)。

    由于印度资本市场的体系建设和市场建设非常完善,所以印度资本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明显较高,市场机制为印度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而中国股市为“国企脱困”而设立发展,当前仍然陷于“国企股市”的历史遗留问题——“股权分置”的制度泥潭中,整个社会中关于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法制还不够健全。

    得益于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支持,印度国企的私有化速度比中国快得多。而且公开化、透明度与社会公平等方面都好于中国。

    多层次市场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

    由于印度有多层次的23个股票市场体系的存在,整个市场机制非常完善,所以经济启动后,如果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与产业提升作用就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

    印度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在过去四五年内高速发展,2003年已经位居亚洲第2位,远远超越了中国。这些投资集中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在2002年福布斯评选的世界最佳200家小企业中,共有13家印度企业,中国只有4家。

    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发展很快,但非常缺乏能与大型跨国公司抗衡的世界级私营企业。相反,印度的多层次股票市场机制创造了一批堪与欧美大公司竞争、从事最尖端的知识型产业的企业,如软件业巨头Infosys和Wipro制药与生物技术公司Ranbaxy和Dr. Reddy's Labs等。

    政治、司法系统的基本健全使印度拥有一个更利于本土私营企业发展的商业环境。国际上一个流传的说法是这样来形容中印差别:“中国虽然暂时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印度更有条件成为世界的高科技实验室。”

    高科技产业的提升作用与战略意义,我们就不必再详细论证了,美国领先世界50年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而邓小平所说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早就为此做了定论。

    背景篇

    我们为何与印度比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一直是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分析研究对比的主要对象,众多学者在各个研究层面都做出了大量的对比分析。之所以美国被选为主要参照对象,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美国的军事与经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许多方面也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以先进的东西为标准和目标,寻找我国的差距并找到改进的方法,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非常朴素而合理的认识。

    经济指标近似

    以美国为参照对象自然有很多好处,但这种对比分析同时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比如中国经济理论界也一直非常热衷于分析对比中美经济,来自美国的经验和经济理论备受重视。但是我们注意到中美两国在人文、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差异是相当之大,比如美国的经济规模是中国的十倍之多,两国的经济结构相似性非常差,人均GDP更是相差几十倍,中国有5000年历史,而美国只有300多年的历史。所以许多来自美国的经验在中国往往“水土不服”,许多分析结论也因此而缺乏说服力,显然的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反而中国国内对西方理论与经验的大量误读、误解却广泛存在。

    与中国国内学术界热衷于中美对比所不同的是,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的各个方面被更多的与同类型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来对比分析。印度由于与中国在各个方面有众多的相似性,所以更多的时候,国际上将中国与印度两国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从表二中印两国的基本数据来看,两国从各个方面的数据对比都是非常相似的,这也是为什么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研究,都喜欢将中国与印度进行对比分析的一个主要原因。

    领先之忧

    中国与印度作为同位于亚洲、同样是历史文明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样在过去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害,而且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差不多同时代获得了国家独立。

    在中印两国建国后的前二三十年里,两国基本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无几。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印两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还大致处在同一条线上。

    中印两国综合国力真正拉开差距是从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在过去25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9%以上,印度只有5%左右。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用购买力计算,中国人现在比印度人富有70%以上。无论比较人均寿命、识字率还是生活条件等等,印度都远远落在中国后头。

    这些对比数字可能使我们扬眉吐气,为我们的改革开放的成果而沾沾自喜了。但笔者更提醒国人不能因此而“飘飘然”,我们不能将目前遥遥领先于印度的现状理所当然的理解为历史必然。其实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印度拥有远远大于中国的发展潜力,而反观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却存在着重大的制度与结构的缺陷性问题。

         2004-04-12   人民网